瑠公圳 瑠公圳:台北盆地有廣大肥沃的土地,於明末清初之際,漢人先後前來開墾 昔日瑠公圳水源:郭鍚瑠先決定建堤開圳,由於儲水灌溉的柴頭埤汙泥淤積水量逐年減少,決定建堤開圳,導出新店溪及其支流清潭溪水作灌溉水源。 瑠公圳須興建沟湧溪水的攔河堰,新店溪畔須鑿穿一百多公尺的引水石硿,景美溪有九十多公尺須架渡槽,開圳工程困難重重。 瑠公圳開圳最困難之處有三:一為修築攔河堰,二須克服的新店溪畔有一百多公尺的石硿須鑿穿,三為景美溪有九十多公尺須架渡槽,開圳工程困難重重。 瑠公圳攔河堰圓柱形竹蛇籠:郭鍚瑠乾隆五年(1740年)創『金順興』 ,在青潭溪開鑿水圳。用原柱形竹蛇籠築成攔水堤壩。 瑠公圳攔河堰漏斗形竹蛇籠,平放于豎立之竹蛇籠下方作護坡 瑠公圳攔河堰採用的漏斗形竹蛇籠;平放于豎立之竹蛇籠下方作護坡 瑠公圳:靠水壩邊緣用小石塊和砂石填舖,並築成一條斜坡護岸 瑠公圳攔河堰靠水壩邊緣用小石塊和砂石填舖,並築成一條斜坡護岸 瑠公圳:靠水壩邊緣用小石塊和砂石填舖,並築成一條斜坡護岸 瑠公圳引水石硿留下的遺跡 景美溪瑠公圳舊木梘 瑠公圳>大坪林圳:石硿通水後,蕭家與郭家各自築渠,蕭家自青潭至至景美溪南岸的築的水圳稱『大坪林圳』,灌溉新店大坪林地 瑠公圳圳頭大宅庄(碧潭)竹蛇籠攔水堤 霧裡薛圳 修建較瑠公圳為早主要灌溉台北市西側,因水源來自霧裡薛溪(今名 景美溪)而得名 瑠公圳:1907年將瑠公、上埤、霧裡薛圳合併組成『公共埤圳瑠公圳組合』 1923年改組為『瑠公水利組合』,組合長仍由官吏兼任。 瑠公圳: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 1956年再合併大坪林圳,並更名為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 瑠公圳圳頭 瑠公圳:立於1909年(明治42年)的「開道碑」。碑文記錄了瑠公圳改道後,填平舊圳道改善街區環境,以及興築木柵路的歷史。 瑠公圳:今之景美橋,1963年,再由省水利局第12工程處重新設計用虹吸管埋於溪底通水,改為『單跨上承式鋼拱橋』 瑠公圳:因灌溉區域擴大,自1944年起,分別于大直、大豐、灣潭、木柵、 直潭、下塔悠、西新庄子、舊里族、下埤頭及瑠公等十處興建抽水廠 抽取景美溪、基隆河及新店溪水灌溉農田。 瑠公圳:大直抽水廠 瑠公圳:1946年大豐抽水廠 瑠公圳:1972年大豐抽水廠 顯示 1 到 24 (共40個圖片) 總頁數: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