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週五 :: 您是第 15728415 位訪客
2025年05月09日週五 :: 您是第 15728415 位訪客
日月同輝團隊花費7年時間,已拍攝製作完成逾200部關於台灣公共建設的微電影及逾2萬張圖片,歡迎觀賞並廣為宣傳,感謝您的光臨與支持!
陳振川簡介 HEADING_TITLE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學士
• 美國西北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經歷(部分):
• 美國混凝土學會榮譽會員
•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 國立臺灣大學 (終身)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總務長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處 土木學門召集人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 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執行長
•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任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任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 主任
• 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中心 院長(兼任)、主任
• 美國混凝土學會 會士
• 中國土木水利學會 理事長
• 中國工程師學會 理事長
• 中華臺北亞太工程師推動委員會 主任、副主任委員
• 亞洲土木工程聯盟 會長
• 亞洲混凝土聯盟 副會長
• 臺灣混凝土學會 理事長
•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 院士
• 國際社會管理系統學會 會長
• 國際工程院 副院長
• 國際工程院臺灣分會 會長

陳振川先生於民國65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學士,在美國密西北大學土木工程博士,是臺灣一位優秀的土木工程學家,現任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國際工程院副院長及臺灣分會會長,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每當臺灣出現嚴重災害時,都會挺身而出加入救災重建行列,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921災後重建民間諮詢團工程與防災組召集人,並任亞洲土木工程聯盟(ACECC)、亞洲混凝土聯盟(ACF)、中國工程師學會、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名譽教授、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台灣大學、台灣混凝土學、台灣營建研究院等學術組織重要職務。

土木嘉年華凝聚校園感情

與醫藥獎得主合照頒獎

莫拉克重建 接受採訪


陳振川先生從事混凝土科技研發及應用近40年,培育無數學生,混凝土科技發展貢獻不僅限於國內,國際上也有重大貢獻,積極參與美國混凝土學會多個技術委員會及國際委員會工作,並於擔任台灣分會會長時領導分會榮獲傑出分會奬。榮獲美國混凝土學會榮譽會員,是臺灣歷史上第一位,並曾獲頒美國混凝土學會混凝土科技於台灣傑出貢獻獎,創立台灣混凝土學會,並擔任首屆理事長,並促使台灣加入所共同創立之亞洲混凝土聯盟,並擔任副理事長。陳振川先生認為混凝土是水資源以外,人類應用最多的材料,公共工程上使用非常頻繁,如橋樑、隧道、高鐵都有混凝土身影,其品質及結構安全和人民食衣住行育樂周圍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無法分離。近年在節能減碳及循環經濟觀點上,扮演重要角色。

榮獲美國混凝土學會頒獲榮譽會員

莫拉克災後重建 馬總統頒贈勳章


921大地震發生之後,陳振川先生在邀請下接下了災後重建民間諮詢團工程和防災組召集人之工作,災後重建盡了一份心力,推動了震後損傷集合住宅診斷補強加固工作,是臺灣首次。依照行政院統計,在921大地震損毀的房屋中有198棟是屬於集合住宅。當時臺灣對於這方面沒有相關制度與經驗,因此集合住宅的補強與加固成為了重建項目中最困難的任務,陳振川先生以及整個團隊立刻提出「築巢專案補強計畫」,首次建立客觀專業受損建築物修復補強之審查執行機制,爭取921震災重建基金會以與後續重建經費,結合臺灣學術界及工程專業團體。藉由此制度,一共幫助了121個集合住宅,此外,陳振川先生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也融合了環保的想法,盡量以補強加固取代拆除重建,來有效減少營建廢棄物的數量,此方案約減少了約110萬立方公尺的建築廢棄物。此外,過程中所產生的建築廢棄物約六分之一都有循環利用重新用於其他工程中,陳振川先生在整個復原工程中奉獻了不少心力,以環保的方法賑災,減少資源浪費。這樣的表現深受當時的政府與民間的讚許,因此獲得當時行政院921重建委員會所頒發的民間重建貢獻獎以及埔里家天下社區管理委員會所頒發的感謝狀。

民間重建貢獻獎獎盃

埔里家天下社區所頒發之感謝狀

在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及工程會主委對工程界有重大貢獻,包括推動「公共工程躍升計劃」,積極構架健全工程環境,持續推動優質公共建設,包括合理政府採購法修法、公平加速履約爭議處理、制定「工程產業全球化推動方案」推動工程產業全球化、鼓勵統包最有利標提升工程效能及產業競爭力、提升品質減少價格最低標採購、制定「永續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政策白皮書」推動永續環保節能公共工程、提升偏遠及離島工程品質、公共工程反貪腐、訂定使用年限推展生命週期、推動促參引入民間資金經管能力等具體作為,並於五年全期負責莫拉克災後重建、督導管考四年五千億振興經濟公共建設、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金門自大陸引水、202兵工廠(中研院)生技園區等重大計劃。

 


TOP